
2025年10月23日,上海,龔俊參加VOGUE時尚之力盛會。(視覺中國)
龔俊,199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,演員。畢業于東華大學表演系,2025年10月,由其主演的電視劇《暗河傳》熱播。
有龔俊在的場合,似乎總不會冷場。
今年夏天的兩檔綜藝——《地球超新鮮》和《花兒與少年·同心季》,就讓觀眾見識了他“絕無冷場”的本事。節目里,龔俊“上得廳堂”,做團隊里的黏合劑,熱絡氣氛,把各項行程安排妥帖;也“下得廚房”,不僅顛勺本事了得,還能在挪威峽灣給團員們整出一桌四川火鍋。
“我是一個樂天派的小孩。”3年前,龔俊第一次接受《環球人物》記者采訪,就分析過自己的性格養成。首先,源自成都人的性格底色,“非常有煙火氣、人情味,也很外向、很活潑”;其次,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,“我家非常和諧、團結、有愛,拿了好幾次‘三好家庭’”。
“我們家都是男人下廚,我的廚藝就是跟爺爺學的。”在龔俊的觀念里,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熱熱鬧鬧的飯,是尤為重要的事。步入社會,這桌飯被搬到每一個工作場合,“工作的時候我也會調動自己的情緒,希望給大伙兒一個非常放松的氛圍”。
3年后再見,龔俊依然是現場的“小太陽”。當問及“如果有人要用3個詞形容龔俊,你希望是哪3個詞?”時,他脫口而出:努力、閃光、情緒價值。
身為刺客,卻想做一個好人
然而這一次,愛笑的龔俊演了一個幾乎不笑的角色——電視劇《暗河傳》中的蘇暮雨,一個成長于血腥與殺戮中的冷面殺手。

《暗河傳》劇照。(片方供圖)
龔俊第一次讀到《暗河傳》的故事,是在2024年初,開拍前半年,最先吸引他的是整個暗河世界的設定。一個古代版“刺客聯盟”,每個人都像是聯盟中的一個工具,只為任務而活。第一集中,暗河“大家長”身負重傷,危在旦夕,組織中的各方勢力開始了對最高權力的爭奪。作為“大家長”手下武藝最強的刺客,蘇暮雨卷入紛爭,就此開啟一段波譎云詭的江湖故事。
“拍攝《暗河傳》的整個過程,就是了解蘇暮雨心境的過程。”在龔俊看來,蘇暮雨最動人的,是矛盾和掙扎中的堅守:他在個人使命和兄弟情誼間掙扎,在自我意識和既定命運中掙扎,也在痛苦記憶和未來抉擇里掙扎。而所有掙扎的根源,來自蘇暮雨心中的一份天真:身為刺客,卻想做一個好人。
這份天真成為龔俊走進角色的突破口。“蘇暮雨的人生有幾個重要階段,而每個階段最重要的點,就在于如何做出選擇。”這些“重要的點”,也正是理想與現實的角力——這讓龔俊想到了剛剛大學畢業的自己。
那時,他在上海拍廣告,“是一份薪水相對高又很穩定的工作”;但他又有點不甘心,“因為我大學學的是表演專業,總覺得應該再嘗試一下,至少得邁出這一步”。某種程度上,那個時候選擇“北漂”的龔俊和劇中努力走出暗河的蘇暮雨,在心境上是頗為相似的。
拍攝過程并不輕松,一場打戲動輒就要拍上一星期。編排、訓練、吊威亞,龔俊不僅得在場景中完成表演,還得精準踩點,以實現武術指導設置的節奏。整部劇拍下來,他的武術水平突飛猛進。
龔俊笑言,古裝劇拍多了,功夫提升還不是最大的收獲,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。“現在覺得學習武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這兩年很多戲都需要馬術、武打的功底。”
人生需要長期主義
“除了心態,蘇暮雨身上還有一些特點是跟我高度重合的。”龔俊說,“最像的就是都愛做計劃。”
關于這一點,龔俊在熱門綜藝《花兒與少年·同心季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。節目開錄前,他就仔細查找了行程每一站的信息,甚至突擊學習每一站可能用到的英語對話——節目里,他的英文水平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。

2025年,龔俊(左一)參加綜藝節目《花兒與少年·同心季》。(芒果TV供圖)
兩年前,龔俊就給自己定下目標,認真學英語。之后,他上網課、背單詞、練口語,“每天化妝的時候學一小時”。于是就有了如今時裝周上的全英文采訪和節目里的游刃有余。
“我認定的事情,就一定要把它做到底。”龔俊說。他高中時就喜歡表演,考大學時,第一年報考了南京藝術學院,中途又覺得實在沒有把握,復試沒去參加。但深思熟慮之后,他還是放不下心中的夢想,毅然決定復讀一年,最終考上了東華大學表演系。
后來北上拍戲,一天要跑好幾個劇組,“不是在面試就是在去面試的路上”。面試結果常常杳無音信,偶爾拿到一個小角色都能讓他開心好幾天。“那時候也會很沮喪,覺得未來看不到盡頭,想著要不回成都算了。可是真到了放棄的時候,又覺得自己肯定會遺憾,也就咬牙堅持下來了。”
五六年時間,龔俊從青春劇到古偶劇,從跑組演員到配角再到主演,終于在2021年等到了爆發的時刻。他迎來了職業生涯的“流量大潮”,團隊將工作群名從原來的“18線藝人工作群”改為“17.5線藝人工作群”。沒過兩天,龔俊又偷偷把名字改為了“18線”,后面備注:不要飄。
他相信,浪潮退去后,人生最需要的還是長期主義。
“我很喜歡威爾·史密斯的電影《幸福來敲門》,片中傳達的人生態度特別陽光。人生有很多機會,不是每個機會我們都能抓住,但是只要你一直堅持,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,機會肯定會再來的——一旦抓住了,那就是一個臺階。”龔俊說。
輕舟已過萬重山
流量的強大,不僅在于蜂擁而至的歡呼和掌聲,還有一些始料未及的“惡意”。
兩年前,《環球人物》記者采訪龔俊,正是他經歷網絡上“腥風血雨”的時刻,造謠、辱罵、移花接木,甚至家人被人肉搜索。“有天4點多起床,突然幾百個未接電話、上千條信息跳出來。”最嚴重時,他和團隊不得不報警維護自身權益。
“身處其中時,那的確是人生很大的一個坎。但如今看,也是一種人生的歷練吧。”龔俊說,很多時候是角色反哺給了他能量。

《狐妖小紅娘·月紅篇》劇照。(片方供圖)
在《我要逆風去》里,他飾演努力復興民族品牌的投資人徐思,商場上殺伐果斷,從不拖泥帶水,“但真正理解了他,會發現他身上有一種從容和松弛,這對我的現實生活也有所啟發”;在《安樂傳》中,他跟著太子韓燁一起成長,“經歷他的人生,真正體會到了君子之仁與赤子之勇,以及家國大義”;在《狐妖小紅娘·月紅篇》《白衣公卿》中,他游歷夢幻江湖,演繹不一樣的戲劇人生……
收工以后離開片場,只要有時間,龔俊就會找劇、找電影看,既是放松也是學習。他喜歡馬修·麥康奈的《林肯律師》,那種“在角色里,又不刻意”的狀態是他的表演目標;他研究《漫長的季節》里范偉和林曉杰對悲傷的詮釋,“那種看不出來的悲傷很高級”。一次,他和范偉一起出席一個頒獎典禮,兩個人中間隔著幾個位置,龔俊想上前打招呼,但又有點害羞,只能時不時觀察一下前輩。
上次采訪,《環球人物》記者問過龔俊:現在最想演什么角色。他的答案是“現實主義題材”。如今,同樣的問題,他有了不一樣的解讀。
“以前,我可能會說很多,但現在的我越來越感受到,每個角色有不一樣的人生路徑和軌道,感受不同角色帶來的體驗感才是最重要的。”有段時間,龔俊一直在想:是不是應該嘗試更多維度、更難一點的角色?現在,他反而意識到“有時候需要等待,需要真實閱歷的積累”。
他說,不要給自己框定舒適圈或者非要跳出舒適圈,那都是束縛。
“其實回看走過的路,已經邁過很多坎了。成長就是看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溝壑,然后再努力地把它填平。”有粉絲曾將他自入行以來的全部角色剪輯成短片,發布在社交媒體上,時長不到兩分鐘,而現實生活中,龔俊走了數年。
數年走下來,他已變得從容,“沒人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,我們能做的只是向前沖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那個,提醒自己,一直為夢奔跑就對了”。
而這,就是屬于龔俊的“輕舟已過萬重山”。
《環球人物》記者 余馳疆
責任編輯:蔡曉慧聲明:版權作品,未經《環球人物》書面授權,嚴禁轉載,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。
我要糾錯